近年来,学校党委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着力打造党建特色品牌活动。日前,中国教育报、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等国家主流媒体纷纷载文报道我校商学院打造的"党性砺炼工程"。现将中国教育报7月10日报道全文转载如下:
他们共有一个名字“爱心党员”——湖北大学商学院“党性砺炼工程”侧记
近日,记者在湖北大学商学院采访时了解到,近两年该院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各类知识竞赛、科研创新活动中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奖励200余人次,并涌现出“全省先进班集体”、“湖北省三好学生”姜倩、“湖北省优秀学生干部”范琛等一批先进集体和学生先进党员。
这是湖北大学商学院党委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培养方式,在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中开展“党性砺炼工程”的结果。学院把党性砺炼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出台了“党性砺炼工程”实施方案,鼓励学生党员争做班级思想建设、学风建设和班风建设的领头羊。
为了发现积极分子,并对他们跟踪培养,学院举办学生骨干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业余党校学习小组、党支部委员培训班,通过推荐、报名,梯进式学习、培训,加深对党组织的认识,逐步端正学生的入党动机。学院还自创“双合格制”,即党校结业考试成绩和平时操行成绩双合格,并作为评选“优秀学员”标准。
党性修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校外志愿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等,学院主动为预备党员搭建党性实践砺炼平台,一批批预备党员先后走出校门,为社会贡献力量,“爱心党员”成了学院一张响亮的名片。
2010年7月,当武汉大学学生赵小亭在山区支教牺牲的噩耗传来时,“湖北大学雨露爱心支教团”的22名成员正在认真备课,车票已买。面对父母的劝阻,他们没有退缩,而是更认真地备课。他们不仅为九仓中学600多名孩子们讲授文化课程,还开设文明礼仪、诗歌创作、剪纸艺术等,开展家访、调研、为舟曲泥石流遇难同胞默哀等各种活动,将全部活动经费捐给贫困生,送去募捐的课外书籍和体育器材。当年底,他们的支教故事被改编成话剧,搬上了学院“砺炼党性,圆梦青春”元旦晚会的舞台,让现场1000多名师生感动落泪。
支教团队只是学院“爱心党员”的缩影。两年来,学院以杨书琴、贺娅妮为代表的一批学生党员,为武昌赵家墩社区农民工子女开展义务家教100多个小时,受到社会好评。
理想是基石,信念是动力。学院针对以往少数党员“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等现象,设计了《湖北大学商学院学生党员党性砺炼手册》,从计划、实践和总结三个方面,制定了每名学生党员必须认真践行的一整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党性砺炼指标。同时,学院对学生党员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对排名前三的学生党员进行表彰,对排名末三的学生党员,学院派专人与其谈心、教育,督促其改进。
这些硬性措施,进一步砺炼了学生党员的理想与信念,使其更自觉地去为同学服务。记者在商学院学生宿舍楼见到,“党员联系寝室宣传牌”贴着每名党员的照片,并备注有个人信息和联系宿舍。与此同时,学生宿舍还设有“党员示范岗”,学生党员协助学院和物业管理中心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真正做到“一个党员带动一个宿舍,一个宿舍带动一个班级”。